坚守在青藏的日子 ○唐建忠

新闻来源: 局企业文化部   发布日期:2016-05-10

2001年,由十多万员工组成的筑路大军挺进了“生命禁区”,拉开了青藏铁路建设的帷幕。

2004年4月28日,37岁的我接到了一公司人事部给我的去青藏铁路工地的调令。由于前期已从电视、报纸新闻及公司的宣传中了解到青藏铁路建设的重大意义。因此,我怀着紧张和期待的心情来到中铁四局医院体检。可检查结果却让我的心凉了半截,心脏右束支传导阻滞,要做心动彩超进一步检查。当天的合肥风雨交加,我急匆匆地又赶到了拥有彩超设备的安徽省立医院。当第二天检查结果出来,显示可以前往青藏时,我总算放下了心。

4月30日,“五一”劳动节前夕,我没有顾得上休假,从海拔二三十米的合肥坐上了前往西藏格尔木的火车!经过几天辛苦的旅程,先来到格尔木市办事处报到。接待人员要求在这里滞留一周,慢慢适应一下四千七百米的高海拔环境。

第一次到项目部驻地时,一路上荒凉的景象还是让已对青藏铁路艰苦施工条件早有耳闻的我吃了一惊。一公司项目驻地在沱沱河镇和雁石坪镇之间,距离沱沱河镇55公里,距离雁石坪镇38公里,同事们都住在刚搭建好的临时房屋或帐篷内。两个小镇的规模还赶不上内地的一个大村庄。

青藏高原气候干燥,高寒缺氧,加上艰苦的生活环境和水土不服,让刚来到工地的我每天就好像患了重感冒一样,全身不舒服,呼吸困难,睡不着觉,吃不下饭,手脚裂口,嘴唇干裂。有时头疼欲裂,呼吸不畅,实在撑不住了,就请卫生所的大夫给我打上一针,睡一觉,才感觉舒服一些。坚持了2个多月后,身体才慢慢适应了这里恶劣的环境。

此后,性格开朗的我很快就和同事们打成了一片,也学会了苦中作乐。青藏高原所有食物都要用高压锅压出来,否则,煮不熟。因此,我跟家人打电话时经常开玩笑说道:“这里的风味内地可吃不到哦,味道可特别了!”洗澡呢,要到雁石坪镇去,半个月洗一次,5个人挤一个车去。

在项目部驻地没住几天,因为工作的关系,负责物资管理的我就提着简单的行李搬到了项目部拌合站。我主要分管拌合站原材料的收发工作。项目部拌合站建在戈壁滩上,距离公路有近2公里,周围除了拌合站几个同事和30个回族工友外,几乎见不到其他人。手机也没有信号只是个摆设,与外界联系只有靠远在5公里外的项目部驻地一部铁通座机电话,信号又差,而且每天打电话还要排队。在青藏高原,一年四季每天都是冷风习习,经常是一天中有雨雪,有冰雹,又有太阳,变化不定。特别是8月到9月份,冰雹夹杂着雪粒,打到脸上如针扎一般!尽管气候恶劣、条件艰苦,我并没有打退堂鼓,和同事们一起,咬紧牙关,履职尽责。只要一想起那会儿,我就总是忍不住要搓搓手,仿佛那一刻刺骨的寒冷又再次来袭。

局工地材料厂设在格尔木,日常施工中除砂石料以外,其余材料均由局工地材料厂统一组织供应。格尔木距离我们驻地拌合站450公里。我不仅要坚守在现场做好收发物资材料,还要做好物资计划工作及时上报局工地材料厂,如果计划不及时,就可能造成材料供应不到位,影响施工生产。有时为了材料供应的事大半夜还要往格尔木跑。

2004年9月的一天,为了紧急进一批材料,我乘车连夜赶往格尔木。看着车窗外天边无数的繁星和一弯冷月,寂寥无人的旷野,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远方的妻子是不是正在陪着孩子做功课,这时才想起快到中秋节了,想家的滋味不好受。到了格尔木,办完事,忍不住跑到了街上的公用电话亭。当我拨通电话,听到了熟悉的声音,伤感的心情一扫而空,我高兴地跟妻子讲起了这里恶劣的自然环境,讲起了在内地见不到的野马和藏羚羊。此时,妻子打断了我的话,埋怨道:“你都奔四十的人了,还在那里受这苦啊,能回来就赶紧回内地找个项目干呗!”此时,我果断地回答道:“我也想回去,可谁叫咱是名筑路人,我不来干也总有人干,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能吃得了这份苦。”

2004年10月,青藏线终于迎来了铺架机的汽笛声,看着长长的铁轨稳稳地安放在筑起的路基和桥梁之上,我和同事们激动万分。如今,我已在一公司重庆地铁项目部工作。一回忆起十几年前在青藏铁路工作的激情岁月,耳边仿佛又传来了《天路》那熟悉的旋律! (唐建忠口述 万雪霞 弈轩整理)

\

唐建忠在查阅资料

《铁道建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