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青藏记忆 ○徐培武

新闻来源: 局企业文化部   发布日期:2016-06-14

岁月无情,记忆有痕。看到《铁道建设》报《我的青藏岁月》征文启事,心底不由一阵触动,泛起丝丝温暖。我没有直接参加过青藏铁路建设,但作为后方工作者,始终情系青藏,尤其是十三年前的一次青藏出差经历,所感触的那些人和事,令我久久不能忘怀。

多亏了丁护士长

2003年,在局工会工作期间,领导安排我赴青藏线参加“青藏高原党旗红”活动。即将踏上神圣的青藏高原,心情满是豪放与憧憬。在局医院健康体检后,一路经西安、西宁、格尔木辗转到达工地,随即身体开始出现不适。高原严寒缺氧,令人头疼欲裂,晚饭也没吃,早早在工地招待所住下。在这里,我见到了工地护士长丁太环,她为我们量血压,更换氧气瓶,及时进行心理辅导,照顾得无微不至。在工地的两日一夜,丁大姐的关照与辅导发挥了作用,我慢慢克服了高原反应,顺利地完成了出差任务。后来,丁太环走进了人民大会堂,其声名享誉全国,感人事迹传播深远。

氧气瓶没有打开

上青藏线前,有了些许的了解和准备,但依然留下了高原无情的印记。回到合肥后,嘴唇起了毒疮,一月有余方才痊愈。后来每有同事去青藏线出差,我会告诉他们,太阳帽、军大衣和墨镜是必备的,还有千万别忘了准备一支润唇膏。其实,最重要的是心态,在青藏线有时心态就等同于意志。这次出差,我与时任电气化公司党委副书记张民同车,我俩均有不同程度高原反应。记得那天工地返回的路上,赶上了青藏“一天四季”奇观,短短的时间里,艳阳高照、风沙走石、雨雪交加的景观轮番出现。我们在汽车里惊呼赞叹,突然感觉不适,赶紧吸氧,同一瓶便携式氧气瓶,一人一个鼻塞,使劲地吸啊,顿时人的精神就好了。一路言欢,到了驻地,才发现氧气瓶开关根本就没有打开。看来人的心理心态发生了变化,就会产生巨大的支撑和力量。这段难忘的故事和插曲,成了我和张书记后来多年的趣谈。我也深深感悟到,青藏铁路建设者的艰辛和付出,正是有了“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意志更高”的豪情壮志,才确保了青藏铁路的顺利建成,才有了许多可歌可泣的青藏事迹。

青藏铁路的绝对

青藏铁路建设的几年间,我在后方对青藏建设者始终怀有崇高敬意。记得时任局指挥部党工委书记于耀辉,曾留下过许多令人记忆深刻的青藏对联。“白天劳累扯块白云擦把汗 爽;夜晚孤寂摘颗星星点盏灯 酷”,这两句话成了数年间我与朋友交谈的话题,每每与同学朋友聚会,都会介绍四局青藏建设者的这种情怀。其实,我自己常常被这种情怀感动,在异常艰苦的施工环境下,只有筑路人才能理解、感悟和诠释这种苦中作乐的浪漫情怀,这种感怀也一次次转化为我努力工作的动力。于耀辉有一副独一无二的上联:通天河河通天天堑变通途。它的创作背景和思路,来源于四局在青藏线施工的通天河大桥。我曾在《铁道建设》报发表的《也谈工地对联》文章中,为这副上联对了下联:筑路人人筑路路径达筑城。筑城,是指贵州省的贵阳市,但终究感觉有些牵强。后来听说时任报社编辑部主任的张存孝苦思冥想,拟出了“不冻泉泉不冻冻土铸丰碑”的下联,感觉颇为精妙。

岁月如梭,带走的是日月更替,留下的却是无法忘却的记忆。青藏铁路建设者的感人故事和奉献精神,会一直传承下去。正如于耀辉的这副上联,令我始终萦怀心间,难以割舍。

\

▲青藏工地彩门

《铁道建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