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上青藏和青藏铁路通车的那一天 ○翁赋勇

新闻来源: 局企业文化部   发布日期:2016-06-21

人的一生会有很多经历。作为筑路人自然会参加过大大小小的诸多项目施工。参加工作30多年了,自己也参加了许多项目的施工,但一直萦绕在心间,始终抹不去,印记特别深刻的还是在青藏铁路施工的那些日子。如今青藏铁路通车即将十周年,但以往在青藏线的一幕幕场景仍会时不时地涌出脑海,浮现眼前。

参建青藏铁路近六年的日子里,有诸多的难忘,但让我永生难忘、时时记起的还是进青藏铁路工地的第一天和青藏铁路通车的那一天。

2002年4月28日,我还在从中铁咸阳干部管理学院学习回九江的列车上,接到了时任五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崔宝生的电话。崔书记告诉我:公司研究决定让我出任五公司青藏经理部经理。接到崔书记的电话,我是既恐慌又兴奋,恐慌的是时常听到的关于青藏高原高寒缺氧、环境恶劣的自然状况,不知自己是否适应,兴奋的是自己能有幸参加世界瞩目的青藏铁路建设。就是带着这样双重复杂的心情,4月30日,我与崔书记一起登上了去青藏的列车。经郑州,过西安,奔兰州,一路向西到了西宁,而后在西宁转车又途经茫茫戈壁到了格尔木。在格尔木稍作休息,在对青藏高原的一些注意事项做了粗浅的了解后,买了“红景天”等药品,便于5月3日早上6点坐上汽车沿青藏公路奔向离格尔木540多公里的雁石坪。

2002年5月3日,这是我进青藏铁路工地的第一天。这一天是我在青藏高原近六年的起始日,它已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我们从海拔2800米的格尔木出发到了海拔3200米的纳赤台时,我还能适应,又经过一个小时的路程,汽车到了海拔4200米的西大滩,因缺氧,此时我开始变得烦躁,总觉胸闷脸胀,心里一直在算着到雁石坪的时间,就在这种烦躁中,汽车翻昆仑山,越不冻泉,再到可可西里,进一步前行,汽车行驶到了传说中的“难见爹和娘”的五道梁,那时脑子开始迷糊,眼睛开始模糊。而后又跨过楚玛尔河,再翻越风火山,这时海拔已经达到了5100米,然后汽车又行驶了150多公里,进入了三江源的沱沱河。随后又经过90多公里的行驶,汽车进入了通天河四局工地管段。这之后汽车一直在海拔4500米至4700米之间奔驰,一个多小时后到达了经理部所在地雁石坪,海拔4713米。下车时,已是下午的4点半。当时,自己只觉得一阵眩晕,总想着要吐,头痛得要炸裂,后脑勺紧绷绷的,像是被什么东西击打过一样。看到先期到达驻地的10多员工穿着军大衣,戴着棉帽子,一个个脸上黑黝黝的,全是重影。当时脑海里闪出的念头就是:“完了,自己可能无法适应这种环境,身体受不了,还如何指挥生产。”在迷迷糊糊之中,工地卫生所的大夫周建华(现任局社管中心副主任)扶着我进了医护室,吸了半个小时的氧气之后,才恢复些许知觉。根据当时的状况,我被要求立即下山,紧接着汽车又沿着青藏公路把我送下山,到达格尔木时已是次日临晨5点多。差不多二十四个小时的时间里,我是上了山又下了山。后来,才知道崔书记比我还严重,他差点得了脑水肿。

这就是我到青藏铁路工地的第一天,虽然有惊有险,被青藏高原的恶劣环境“震撼”了一下,但是自己后来还是挺过来了。之后的日子里,自己经历了诸多的缺氧之苦,高寒之冻,施工之难,也见过八月中旬下大雪、漫天随时下冰雹的恶劣天气,但我和青藏线上的员工们还是一起完成了修建青藏铁路的光荣任务,这一呆就是近6年,直到2007年11月17日离开格尔木,奔赴海南东环高铁工地。

修建青藏铁路虽然异常艰苦,但恶劣的环境锻炼了我们每一个参建者的意志,培养出了员工们钢铁般的团队凝聚力,特别是在奋战青藏线的那些日子里,我们还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心、关怀和关注。我曾以青海省劳动模范的身份,有幸作为先进模范人物代表参加了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通车典礼。这个日子,对我来说,同样铭记在心,永远抹不去,忘不掉。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正式通车。格尔木沸腾了。

那一天,我们受到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的亲切接见,总书记还与我们每个人握了手。

那一天,我们参加了青藏铁路通车典礼。并在格尔木车站的站台上见证了青藏铁路通车,得到了首发火车票。

那一天,我们和国内外众多知名媒体面对面交流,局党委书记兼青藏工指指挥长张河川还接受了凤凰卫视、人民网、新华社、新华网等媒体记者的采访。

那一天,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节目中报道了青藏铁路通车的盛况,我们的四局参建员工在央视上露了脸。

那一天,我们四局参建员工、助勤青藏总指挥部任宣传部长的童国强,还登上了首趟格尔木发往拉萨的列车。

那一天,我们聆听了胡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胡总书记讲的“建成青藏铁路这一壮举将永载共和国的史册”,让我们作为参建者充满了自豪感。

如今,青藏铁路通车十周年了,作为建设者,十年前战斗在青藏高原的一幕幕会时不时地涌出脑海,这种经历让我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青藏线是一条“天路”。那是圣地,也是故土。

《铁道建设》报

\

▲建造精神家园,激发员工斗志。                   (许国 摄)

\

▲作者在项目驻地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