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纪念青藏铁路通车10周年】雪域天路

新闻来源: 中国网   发布日期:2016-08-12

\

美国火车旅行家保罗泰鲁曾说:“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通车,撞碎了这句鲁莽的断言。

十年后的今天,青藏铁路已安全运行3000余天,促使西藏经济发展保持了年均10%以上增速。这条犹如吉祥“哈达”的雪域天路把西藏与祖国内地紧紧相连,为雪域高原的跨越式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青藏铁路的开通,彻底打破了长期制约西藏的运输瓶颈,紧张单一的运力局面得到缓解,运输成本降低一半以上,进出藏货物量大幅度提升。数据显示,青藏铁路通车后,西藏的GDP由2006年的342亿元猛增到2015年的1026亿元,年均增速超过10%。西藏自治区铁路办主任付玉寿说:“青藏铁路对西藏经济发展功不可没,已成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器。”

“出国容易进藏难”一度是西藏交通运输环境的真实写照。西藏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数据显示:青藏铁路通车运营10年来,西藏共接待海内外游客8800万人次;旅游收入由2005年的19.4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80亿元。

2001年6月29日,“天路”正式开工。包括中国中铁四局在内的14万名建设者和2000名医护人员开进青藏高原,奋战1800个日夜,在高原上挺起了这座脊梁。

今天,青藏铁路迎来开通十年,摄影师跟随中铁四局当年的建设者重返高原,寻着当年的足迹,重温青藏铁路建设精神。(文/摄 许国江龙余 吴芳)

\

建国前,青藏高原,只有高原之舟——牦牛,可以出入自如。建国后,国家加快了在青藏高原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2001年6月29日,“天路”青藏铁路正式开工。包括中国中铁四局在内的14万名建设者和2000名医护人员开进青藏高原,奋战1800个日夜,在高原上挺起了这座脊梁。图为2001年8月,十几位民工,腰系安全绳,在昆仑河谷进行桥墩基础施工。

\

2001年9月,青藏铁路重点控制工程之一的格尔木雪水河大桥深水墩基础作业。

\

2002年4月,工人踏雪倒运钢筋笼。

\

2002年9月,昆仑山口,一台挖掘机在高海拔上作业。

\

2003年6月,通往取土场的便道上一片繁忙。

\

2003年7月,雁石坪,工程队在进行路基作业。

\

2004年9月,布曲河边,路基作业。

\

2005年4月,藏族群众祈盼已久铁路铺轨到当雄。

\

2005年5月,工人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唐古拉山下挖基坑。

\

2005年6月,海拔5000多米的大桥工地天天飘雪,在零下20度的野外,工人们在烤火取暖。

\

2005年7月,格尔木玉珠峰下,铺轨作业。

\

2005年7月,可可西里的牧民向筑路工人献哈达。

\

2005年7月,拉萨河大桥接近尾声。

\

2005年10月,由于严寒缺氧,来自甘肃的马师傅冻裂的嘴唇一直未能愈合。

\

2006年7月1日,格尔木火车站广场,建设者欢庆青藏铁路通车。

\

青藏铁路全线开通试运营时速线路要求冻土地段每小时100公里,非冻土地段全部达到120公里。

\

晨光中的青藏铁路建设工地。

\

海拔4700米的雁石坪工地医院,高原氧舱里,工人在吸氧。

\

昆仑山隧道,施工人员在紧张作业。

\

图为工人顶风冒雪组织路基土方施工。

\

夕阳下,工人在铺轨。青藏铁路海拔4000米以上的路段总计960公里。

\

许多施工地段机械无法进入,施工材料运输只能靠人位肩扛。

\

雪中,在路基上作业的工人。

\

玉珠峰下,一条标语,几块展示牌,站立的人群,空寂无声,却有无声的力量,那些年这样的开工现场在青藏高原多处出现,建设者来到了高原。

\

中铁四局集团员工在雁石坪取土场紧张施工。